奥运会金牌背后的阴影

林思云


 20世纪最后奥运会的圣火在悉尼熄灭,中国这次获得28枚金牌,不仅达到金牌总数第三, 而且与金牌总数32枚的“老二”俄国十分接近,一时间国人兴奋不已,有人甚至说这是 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标志。

 这次中国队取得突出的好成绩,除了中国队自身的努力外,还与一些客观因素有关。比 如奥运会新添一些对中国有利的新项目(增加了双人跳水,女子举重,中国因此夺得六 金),以及俄国和前东欧国家的老牌金牌大户的成绩后退,使中国减少了一些劲敌。但不 管怎么说,中国队在悉尼打了一个大胜仗,是非常令人高兴的。

 可是当兴奋的激情过去后,又让人感到在金牌的背后,有一种莫名的担忧:中国的体育 总有些不对劲。现在中国办体育的方针,不是着眼于普及和提高全民的体育运动,而是 眼盯着奥运会和各种国际体育大赛的金牌,一切都是为了夺取金牌。一般的国家在奥运 会上夺取金牌的体育项目,都是这个国家非常普及的全民运动,有数以万计的人经常参 加这些体育活动。而中国这次拿金牌的项目,除了乒乓球和羽毛球外,跳水、体操、射 击、举重、竞走、柔道、跆拳道等,都是中国普及程度很低的运动,全国经常参加跳水、 体操、柔道等运动的人,恐怕连几千人不到。然而中国却在这些群众普及程度很低的运 动项目上大得金牌,不能不说是一种畸形的体育。

 中国这种畸形的体育政策,使中国的广大体育爱好者只能在电视上过一把干瘾,或者去 当个拉拉队捧场,却无法自身加入到实际的体育运动中去,特别是一些需要专门场地和 器材的运动。比如你对柔道很感兴趣,想在业余时间练练柔道,你所在城市的室内运动 馆会对你们这些业余柔道爱好者开放吗?你儿子看了奥运会跳水比赛后,也想要去学习 跳水的话,你能为他找到跳水的练习场地吗?现在中国政府对体育的投资不算少,但中 国兴建的很多体育设施,购置的很多体育器材,都只对那些“专业队”开放,一般的群 众根本无权使用这些运动设施。

 也许有人会说:“中国还是个穷国,没有钱兴建那么多体育设施。”但外国的运动员们并 没有自己的专门练习场,都是使用或租用公共体育场所进行练习,为什么中国的运动员 偏要有自己专用的跳水台、游泳馆、运动场?为什么不能将这些专用设施对一般民众开 放“与民同乐”?其实关键问题并不是钱,而是国家把夺金牌放在了普及全民体育运动 之前,有钱先满足夺金牌的需要,这应该说是一种本末倒置的体育政策。

 为什么中国的乒乓球可以长盛不衰,而其它运动项目的成绩则波动很大呢?其最大原因 就是中国的乒乓球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如果中国能有几十项象乒乓球这样的全民运动, 那么在奥运会上自然可以稳得几十枚金牌。一个国家的大众体育普及了,在奥运会上拿 金牌是瓜熟蒂落的自然结果。而现在中国却采用揠苗助长的方法,在无视大众体育的情 况下,把经费和精力都化在培养少数尖子运动员、有望摘取金牌选手身上,使很多体育 项目成为脱离群众的“精英体育”。

 国家办体育首要目标应该是普及大众体育。如果中国对“精英体育”少投入一些,把重 点放在大众体育上,即使少得几块金牌,于国于民又有什么不好呢?现在中国政府对体 育可谓是十分重视,特别是对那些有望夺金牌的项目,更是不惜血本地投入。而中国的 大众体育却十分落后,中国的百姓们几乎没有什么体育活动的场所,所以大家只好到本 来不是用来进行体育活动的公园去锻炼身体,练功跳舞,形成一种中国特有的街头风景。 如果把那些面向金牌的巨额投入省下来,修建几座供平民大众使用的公共运动馆,游泳 场,岂不比夺几块金牌更造福于人民?

 中国体育的另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对体育的功利化。如果你儿子喜欢体操,请你带他到体 操教练那里学练体操,体操教练却会对你说:“我不教你儿子,因为他没有拿体操金牌的 天分。”难道没有拿金牌天分的人就不能把体操作为一种爱好吗?外国有各种各样的体育 俱乐部,只要你对某种体育项目有爱好,你就可以参加,并不需要你有什么特别的天分。 而且参加体育俱乐部的人,并非是出于拿金牌为国争光的目的,而仅仅是为了一种个人 的爱好。可是在中国却把体育功利化了,体育并不属于个人的爱好范畴,而是属于一种 职业,甚至是一种政治任务。

 中国体育的功利化也使中国运动员的产生方式和外国有所不同。前些天在电视上看到一 个外国柔道金牌获得者,谈到他是怎样开始柔道运动时说:“我在上小学时看到汉城奥运 会的柔道比赛,于是对柔道产生了很大兴趣。我父母也支持我学习柔道,送我到柔道俱 乐部学习。从此我开始了柔道的生涯。”这位运动员所说的代表了外国的运动员的典型产 生方法:首先是自己爱好某种运动项目,然后参加民间体育团体的学习训练,成绩突出 后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

 而中国的运动员却不是这样产生。中国先是在中小学中发掘有体育天分的青少年,然后 把这些青少年送到市运动队,省运动队进行集中训练,再选出其中特别优秀的送国家队 集训,培养他们作为奥运会或其它国际大赛的金牌摘取手。中国这种产生运动员的方法, 根本不考虑运动员的个人爱好,个子高的送去打篮球,身子灵巧的送去练体操,把这些 人作为“为国争光”的机器来使用。外国运动员是产生于主动的参与,而中国运动员却 是产生于被动的选送,如果从人权的方面来考虑,中国这种制造“运动机器”的方式似 乎不够人道。

 在这种情况下,中外运动员到奥运会参赛的动机和心情完全不同。外国运动员把比赛作 为向世人展示自己卓越体能技巧的舞台,中国运动员却把比赛作为一种“国家任务”来 完成。日本一位前奥运会体操金牌获得者曾经说:“我拿到奥运会体操金牌是因为我喜爱 体操运动的结果,如果说我和日本有什么关系的话,不过是我所在的体操队恰巧是日本 队而已。”中国的奥运会体操金牌获得者大约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他们练体操不是因为自 己的爱好,而是接受国家的指派。

 中国这样的体育机制对于运动员们也是残酷的。为了确保得金牌的可能性,每个运动项 目都要搞几十个甚至几百个运动员进行专业训练,这样才能作到“东方不亮西方亮”。可 是运动队中能够拿到金牌的毕竟是极少数人,对于大部分运动员来说,他们只是作为金 牌获得者的陪练,作为一个个默默无闻的牺牲品,真可谓“一员成名百员枯”。这些拿不 到奖牌的运动员,不仅在艰苦的体育训练中浪费了自己宝贵的青春,而且很有可能还要 牺牲自己的一生。

 人在十几岁以前大脑尚未定型,所以学习能力很强,象数理化外语等,到二十几岁再开 始学习就很难学好。因为运动员不能作为终身的职业,二十几岁以后就不得不退役,改 行其他职业。但中国的运动员从小就进行极其强化的训练,文化课的学习时间很少,使 他们变成一种非常“特化”的人群,除了体育以外,他们别无所能。一旦运动青春过去 以后,退役运动员由于大脑已经定型,很难再重新学习改行其他专门性的职业,社会适 应能力很差,大部分只能作一个简单的体力劳动者渡过余生。中国的运动员们除了极少 数在国际大赛中拿到奖牌的佼佼者以外,绝大部分人的结局都是惨淡的。

 目前中国有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金牌是一个国家强大的象征,中国只要多得金牌,中 国人就会在世界上赢得尊敬。这其实完全是一种一厢情愿的自我妄想。虽然中国多得了 十几块金牌,但这既不会使中国在对外谈判上取得优势,也不会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上多 得利润,外国人不会简单地因为中国在奥运会上多得了几块金牌,就对中国人刮目相看。

 还有一种看法更离奇,说中国多得金牌可以增加中国人的爱国心,增加中华民族的凝聚 力。但事实又是怎样呢?这次中国奥运会的金牌大丰收,既不会掀起海外华人的回国高 潮,也不会使考托考G出国的人数减少,何以见得中国人的爱国心有所提高?港台 的奖牌数远少于大陆,可是大陆人却拼命要挤到港台定居,何以见得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有所加强?即使中国大陆夺得了金牌总数世界第一,又能骗回几个海外华人到大陆定 居?所谓金牌可以增加中国人的爱国心和凝聚力的说法,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而 已。

 中国牺牲了大众体育、牺牲了大量运动员的人生,花这么大代价换来的这些金牌,如果 不能起到弘扬国威,增加国人爱国心的作用,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其实这些金牌实在没 有多大的政治和社会价值可言,除了能满足一些人的廉价自豪感,使他们找到一个可以 闭着眼睛自吹自赞的话题以外,难道还有其它什么别的作用?

 前苏联的奥运会金牌总数向来是世界第一,但这并没有阻止苏联的解体;前东德的奥运 会金牌数向来远多于前西德,但这却挡不住东德人向西德私奔。现在俄国和东德放弃了 以往不惜一切争夺金牌的体育政策,放弃了“一切向金牌看齐”的愚行,这尽管使俄国 和德国的金牌数量大幅度下降,但却使俄国和东德的体育从畸形走上了正常。这对俄德 两国的体育和世界体育的正常发展,都是一件好事,少得几块金牌也是价有所值。而中 国却还在不遗余力地照搬前苏联东德“体育兴国”的失败先例,这除了向世人展示中国 人的愚蠢之外,还能说明什么?

 在一个正常的国家里,在一个心理状态正常的民族中,体育被看成是一种个人的爱好, 而不被看成是一种“为国争光”的工具。不少前社会主义国家把体育当作“对外弘扬国 威,对内增加爱国心”的政治角色,但均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要想通过奥运会金牌来搞 “体育兴国”,不但达不到“对外弘扬国威,对内增加爱国心”的政治作用,对中国体育 的长远发展也是有害无益。

 我很高兴看到奥运会颁奖台上佩挂金牌的中国运动员,但一想到这些金牌背后的阴影, 高兴的情绪又不觉被笼罩在这些阴影之中。

2000年10月2日写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