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眼泪(一)

林思云


   1941年12月美国和日本开战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就开始为一个问题烦恼:从国力 军力上来看,美国打败日本问题并不大,但问题在于美国打败日本要花多大的代 价。美国毕竟是个民主主义国家,不能象独裁国家那样要求人民为了领袖无限制 地奉献生命财产。如果在对日作战中美国人牺牲太多的话,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 就会抬头,政府就不得不顺应民意与日本中途停战讲和。

 后来美国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也表现了美国人的这个特点。其实日本发动太 平洋战争,也是把赌注放在美国经得起物的消耗,却经不起人的消耗这个弱点上。 日本军部认为如果日军给美军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美国人就有可能患得患失, 中途与日本达成停战协议,默认东亚和东南亚为日本的势力范围。

 罗斯福在太平洋战争一开始,就考虑开辟第二战场,让第三国参战来分担美军的 人员伤亡消耗。1942年1月1日在美国的牵头下,26个国家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 宣誓共同对德意日作战。但这些国家大多是弱小国,美国对他们并不抱多大指望。 当时罗斯福考虑到能够有效帮助美国共同对日作战,分担美军人员伤亡的国家只 有三个:英国、中国和苏联。

 罗斯福首先考虑的是英国,英国人当然是美国最靠得住的盟友,可是英国当时正 忙于欧洲和北非战事,对在亚太地区开辟第二战场是心有余力不足。驻香港和新 加坡的英军在太平洋战争开战后不久便战败,向日军投降。不过驻扎印度的英印 联军还是一只可以依靠的力量。

 罗斯福第二考虑的是中国,一来中国已经被日本侵略多年,向日军发动反攻是中 国人义不容辞的事;二来中国的人力资源非常充足,不足的只是武器弹药。所以 罗斯福设想了一个“美国人出钱,中国人出力”的方案,美国向中国提供武器装备, 由中国军队在中国战区开辟第二战场,联手打击日军。但罗斯福对中国军队到底 有多大战斗力心里没底。

 罗斯福第三考虑的是苏联,苏军的战斗力强,在战术上是美军的最好帮手。但罗 斯福不敢肯定斯大林是否愿意对日作战,因为苏日两国之间1941年签订了“苏日 中立条约”,根据该条约苏联有保持中立的义务。罗斯福不知道斯大林是否愿意撕 毁条约向日本开战,或者斯大林会为向日本开战而漫天要价。另外出于防共的考 虑,罗斯福也不很情愿苏联出兵中国和日本,因为这样有可能使中国和日本“赤 化”,成为美国日后的敌人。基于以上的考虑,罗斯福决定首先武装中国,向中国 提供物资武器装备,试图让中国承担起太平洋战场的主要角色之一。如果中国实 在不行的话,再考虑苏联的参战。

 所谓“苏日中立条约”是苏联在欧战爆发后,为避免两线作战的困境,于1941年 4月和日本签订的有效期为5年的条约。该条约规定苏日两国在条约签署后的5年 间保持相互中立,苏联承认“满洲国”,尊重“满洲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日本 则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其实这 是两国对中国领土的瓜分。

 在向中国运送武器物资方面,美国又遇到了难题。因为当时中国的出海口均被日 军占领,只有通过陆路向中国运送军备物资。苏德战争爆发后,经由苏联的新疆 道路已不可用,由印度通往中国的印缅道路成为中国唯一的国际通道。太平洋战 争爆发后,日军出兵占领英属缅甸,切断了印缅道路。所以美国希望英印联军和 中国军联手打通缅甸道路,以便向中国运送军火武装中国。1942年3月,中国派 出缅甸远征军,由美国中将史迪威任总指挥,在英军司令部的统一指挥下试图夺 回印缅通路。

 1942年1月蒋介石出任中国战区最高司令后,蒋要求美国派一个高级军官出任中 国战区参谋长。1942年3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派史迪威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 威原是驻中国使馆的武官,是个中国通,能讲流利的中国话。史迪威对中国社会 的实情十分了解,他对中国政府的腐败非常不满,他常说:“三亿九千九百九十万 的中国人是好人,剩下十万是贪官污吏。”史迪威是理想主义者,对中国的期望很 大,他刚上任不久就提出中国军东进夺还武汉,南进夺取河内的作战计划,但蒋 介石对他的计划毫无兴趣。不过在史迪威的多次要求下,蒋介石委任史迪威出任 缅甸远征军全权总指挥,罗卓英、杜聿明任正副司令长官。

 史迪威上任不久就发现中国军队的指挥系统存在严重问题。欧美国家军队的军官 对上级的命令绝对服从,不管是谁,只要有指挥权就能指挥调动军队。中国则不 然,中国军队的上下级关系由个人恩惠关系决定,军官只听从某个人的命令,其 它人即使有指挥权,也指挥不动军队,是典型的私家军。虽然蒋介石明言缅甸远 征军的指挥权归史迪威,但事实上缅甸远征军只听从蒋介石的命令,史迪威并不 能有效指挥军队。

 英印联军和中国远征军的这次作战被日军打败,英印军退回印度。由于中国远征 军退回中国的退路被日军切断,史迪威命令中国军队撤往印度,但蒋介石越权指 挥,命令中国军队撤回云南(蒋介石经常越权直接指挥,对此李宗仁等人也多有 批评)。最高指挥部的不统一使远征军的军官们十分为难,结果有两个师听从史迪 威的命令撤往印度,其他则听从蒋介石的命令撤回云南。在退回云南途中,远征 军迂回穿越人迹未至的原始森林,结果饥饿和疾病导致士兵大量死亡,10余万人 的部队最后回到云南的只有4万人。撤往印度的两个师改称中国驻印度军,驻扎 在印度的兰姆咖。驻印度军在印度接受了美式训练并采用了全式美式装备,后来 成为中国最精锐的部队。

 史迪威从印度回到重庆后,要求处分那些不听从他命令的中国将军。根据欧美国 家的军法,军官不服从上级命令要受到最严厉的惩处。史迪威称他作为远征军全 权总指挥,部下不听他的命令理应受到惩罚,提出要枪毙四个不听命令的师长。 但欧美的一套在中国行不通,蒋介石采取了宁人息事的方法,将第五军军长杜聿 明调任,五十五师师长陈吾勉处分了事。史迪威对此非常不满,认为必须对中国 军队进行结构上的改造,由于他对蒋介石的部队无法插手,史迪威提出他到印度 亲自训练一只10万人中国军队的计划。史迪威说:“如果给予正确的指导,中国军 队不逊于任何国家的军队。”当时退到印度的中国军队约有1万余人,史迪威要求 蒋介石向印度空运人员,把驻印度军补充到10万人,但蒋介石对此十分冷淡,因 为蒋介石不希望看到中国出现一只不听他指挥的强大军队。在史迪威的再三催促 下,蒋介石前后只向印度空运了1万多人,使史迪威的10万人训练计划受到很大 挫折。

 由于第一次缅甸战役没有打通印缅道路,美国只得靠大型运输机飞越喜马拉雅山 从印度向中国运输物质,运输量平均每月1000吨左右,并不能满足需要。1942年 欧洲和太平洋战区都十分吃紧,美国无暇顾及中国战区,所以1942年到1943年 上半年,中国战区比较平静,没有什么大的战事。1942年10月10日双十节,蒋 介石向中国国民发表声明,强调中国已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四强(美英苏中) 之一。英国首相丘吉尔听后说:“(中国)是四大强国之一,别是笑话吧。”1942年 10月以后,蒋介石开始向英美交涉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归还香港等殖民地。在 废除租借领事裁判权方面,英美均表示同意,但在香港问题上英国不肯让步,中 英双方谈判一拖再拖,最后中方让步,于1943年1月11日和美英签订了香港问 题除外的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协议。

 可是在两天前的1943年1月9日,汪精卫政府与日本鉴定了包括归还香港、废除 租借领事裁判权等一切不平等条约的协议。国民党搞国民革命的主要目的之一就 是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汪精卫作为蒋介石的老对手赶在他以前签署废除一切不 平等条约协议,让蒋介石十分不快。蒋介石说:“新条约一再拖延,让汪伪抢先宣 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实为终身憾事。尽管人们对汪伪的条约视同儿戏,但中 美新条约晚于汪伪发表,仍难免让人感到难堪。”此后蒋介石和英国的关系日渐冷 淡,这也导致英国在1950年最早承认中共政权,因为当时中共没有明确要求英国 归还香港。

 1943年下半年,盟军在欧洲和太平洋战场均转入战略反攻阶段。罗斯福建议召开 一次美英苏中四国首脑会议,但蒋介石不愿意和斯大林一起开会,因为蒋介石怕 斯大林提出领土问题。假如斯大林在会议上要求蒋介石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 如果蒋介石承认了就要被扣上卖国贼的帽子,无法向国人交代;如果蒋介石不承 认而美英两国又支持斯大林的话,中国就会在会议上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后来 罗斯福提议分别召开一个美英中三国首脑会议和一个美英苏三国首脑会议,蒋介 石和斯大林都表示同意。

 1943年11月,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美英中三国首脑在开罗进行了首脑会谈, 这是蒋介石在二战中唯一一次参加国际首脑会议。罗斯福邀请蒋介石一起开会, 亦是希望蒋介石今后能主动积极对日作战。蒋介石在会上提出了中国的要求:战 后返还日本武力夺取的东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罗斯福和丘吉尔均表同意。但 在谈到对日作战问题时,蒋介石没有表现出什么兴趣。罗斯福希望蒋介石尽快在 中国开辟第二战场,蒋介石则言语支吾,推说中国军队的装备落后,补给困难, 要等打通印缅道路得到充分援助后,才可能发起大规模作战。罗斯福虽然对此口 头上表示谅解,但内心还是十分不满。据罗斯福的儿子艾利沃特(Elliott)的回 忆录,罗斯福在开罗会见了蒋介石后说:“我现在明白了,中国军队一心只放在监 视共产军上,根本无心和日军作战。我相信蒋介石的确在妨碍史迪威的训练计划。”

 随后召开的德黑兰美英苏三国首脑会议上,斯大林对罗斯福的中国政策表示不 满,斯大林说:“既然中国人要求收回东四省、台湾,就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打。根 据中共提供的情报,蒋介石并没有把美国的援助用于抗日,而是储备起来准备将 来与共产党打内战。如果中国军队不更加积极作战的话,美国就不该再给他们援 助了。”斯大林要求罗斯福支援积极抗战的中国共产党部队,罗斯福答应考虑。当 时一些美国记者到延安采访,写了不少赞美共产党清廉、八路军勇敢善战的报道。

 与腐败的国民党政府相比,美国人对中共产生了好感,一部分美国人甚至认为既 然国民党不积极抗日,美国就应该直接支持中共抗日。此后美国积极与共产党接 近,美国接近共产党并不是美国人支持共产主义,而是美国人想利用共产党的军 队打击日本。史迪威公开批评蒋介石把美国提供的武器优先装备自己嫡系部队的 作法,史迪威说:“美国军援的分配,应该以军队能否作战作为标准,包括共产党 的八路军在内。”

 开罗会议上,蒋介石以为罗斯福同情中国,对中国有求必应,向美国提出了不少 条件,最大的要求是美国提供10亿美元的援助。当时罗斯福不好薄蒋介石的面子 直接拒绝,只是说他个人同意,但要经过国会批准。但蒋介石以为罗斯福个人同 意就等于美国同意了,多次向罗斯福催要这10亿美元。在开罗会议上决定中国军 队和英国海军于1943年年底发起第二次缅甸战役,夺取印缅道路。但后来美英更 变了作战计划,英国海军不配合中国进攻,罗斯福要求中国先单独发起第二次缅 甸战役,罗斯福发电给蒋介石:“阁下同意计划的变更吗?”蒋介石回电说:“如果 阁下给我10亿美元,再把空运量加倍的话,我就同意。”

 蒋介石强调,除非有英国海军配合,或者提供10亿美元的援助,否则中国就要把 第二次缅甸战役推后到1944年雨季以后。蒋介石的态度激怒了美国人,只张口要 钱,不出兵打仗,和以往的中国军阀又有什么两样?史迪威质问蒋介石:“如果这 些条件不能满足的话,中国就要停止抗战吗?”蒋介石回答说:“中国已经单独抗 战6年了。”史迪威反问道:“这也能作为条件吗?”蒋介石无言以对。

 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决定在中国成都修建机场,作为美军飞机轰炸日本的基地。 蒋介石动员了45万民夫在不用任何机械的情况下,仅用60天修建成了机场。机 场建成后,蒋介石给罗斯福送去了帐单,要求美国支付机场建设费用8亿美元。 罗斯福接到蒋介石的电报后大怒:修个机场要这么多钱,简直成了无赖欺诈。罗 斯福给蒋介石回电,强硬地说:请阁下协助史迪威的作战计划,向缅甸的日军发 起攻击,否则美国将断绝一切援助。

 另外10亿美元的贷款也引起美国人的争议,1942年2月7日美国国会虽批准无条 件贷款5亿美元,到1943年底,中国政府提取了约一半的2.4亿美元。根据美国 财政部的调查资料,中国政府提取的2.4亿美元中有8000万美元已经存入了孔祥 熙等人的个人帐号上,中国政府后来虽然对此作出了一些解释,但美国人对中国 官员“公私不分”使用国家资金的方式非常恼火。结果蒋介石要求的10亿美元贷 款1分也没有得到,而且罗斯福还决定,美国用于中国战场的开支每月将限制在 2500万美元以内。

 (未完待续)
2000年12月20日写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