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问题的历史源流(之二)

----第一次和第二次中东战争

林思云


 1945年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参加完雅尔塔会议的归途中,经过苏伊士运河 时,会见了沙特阿拉伯国王伊本·沙特。两人谈到了战后的中东问题,罗斯福总统 提起战后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国家的想法,沙特国王坚决反对,他建议说:“我 也很同情犹太人的悲惨遭遇,也赞成犹太人建立国家的设想。既然德国残酷迫害犹 太人,战后就应该从德国划分出一块领土,让犹太人在那里建立自己的国家,这样 也符合‘反坐复仇法’的原则。阿拉伯人并没有迫害犹太人,为什么要割让阿拉伯 的领土,让阿拉伯人为犹太人付出牺牲?”罗斯福并不赞成沙特国王的建议,不过 罗斯福答应在犹太人建国问题上,一定要事先和阿拉伯国家商议。

 罗斯福死后,美国人对阿拉伯的许诺也付之东流,没有人再想到在以色列建国问题 上,还需要和阿拉伯人商议。当时亚非拉国家在联合国中还是少数派,美国尚能控 制联合国,尽管印度、巴基斯坦、阿拉伯诸国等亚非拉国家反对巴勒斯坦分割案, 但无法左右联合国的局势。后来亚非拉国家在联合国中成为多数派时,美国就控制 不了联合国了。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联大3236号决议 时,95票赞成(苏联、中国、亚非拉各国),13票弃权(英国、日本等)、4票 反对(美国、以色列等)。如果1947年亚非拉国家能在联合国中占据多数,很难 想象联合国大会能够通过181号这样不公平的决议。

 1948年5月14日16时,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正式结束前8小时,第一任 以色列总理本格里昂在国民议会上发表建国宣言:“从今天开始,国名为以色列的 犹太人国家在巴勒斯坦成立。全世界的犹太人们,听到我的声音了吗?让我们在以 色列的精神下团结起来!靠着这种精神,我们几个世纪以来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让 我们为以色列复国这个伟大的事业而奋斗吧!”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在场 外的犹太人们也狂热地拥抱、流泪,人们唱起了犹太人的《赞歌》:“以色列永恒 的山岩,是我们胜利的源泉,我们的避难所。让我们在那里再建神殿,为她的永寿 献上赞歌,,,”。

 犹太人梦想巴勒斯坦会成为他们的避难所,但等待他们的不是和平的飞鸽,而是愤 怒的子弹。就在以色列成立的第二天,1948年5月16日,阿拉伯国家联盟的埃 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的军队,一齐向刚成立的以色列发起进攻,第 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 阿拉伯联盟成立于1945年,最早有埃及、沙特阿拉伯、约旦、叙利亚、黎巴嫩、 伊拉克和阿拉伯也门7个成员国(现在已增加到21个成员国)。阿拉伯国家联盟 的宗旨是:捍卫阿拉伯国家的主权和独立,促进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互助,协调阿 拉伯国家反对外来侵略的一致行动。埃及曾是阿拉伯联盟的盟主,但1979年埃及 与以色列签署和平条约后,埃及的成员国资格被阿拉伯联盟开除,直到1988年埃 及的成员国资格才被恢复。

 犹太人没有想到战争会来得这么快,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准备。面对阿拉伯五国联军 的4万多人,以色列只有3万人的武装,更糟糕的是,以色列还没有正规军队,当 时的以色列军近似于没有统一指挥的游击队。以色列也几乎没有大炮、装甲车等重 武器。在阿拉伯联军的攻势下,以军节节败退,新生以色列面临崩溃的边缘。阿拉 伯五国有人口3500万,而以色列当时只有65万移民,在这样力量悬殊的情况下, 阿拉伯联军本以为10天之内就能占领整个以色列,但事情的发展却出乎他们的意 料之外。

 尽管没有正规部队,新生的以色列却是全民皆兵,对阿拉伯联军展开了“人民战 争”。没有统一指挥的以军在各地展开游击战,每一个犹太居民点都武装起来,连 年轻女子也拿起枪投入战斗。在战争开始后的两周间,以色列战场没有统一的军事 行动,到处是混乱的游击战。但以色列的游击战也破坏了阿拉伯联军的统一作战, 使他们不得不各自疲命于对付以色列的游击队。另外阿拉伯各国也有自己的私心, 想抢占巴勒斯坦的领土,这也造成阿拉伯联军不能协调统一的军事行动。

 开战后第三天的5月17日,美国向联合国安理会递交了一份议案,建议安理会命 令战争双方在36小时内停火。苏联也指责阿拉伯国家发动进攻,要求立即停火。 英国撤走了阿拉伯军团中的英军顾问,停止向埃及、伊拉克、约旦提供武器。6月 初,阿拉伯联军已经占领了巴勒斯坦的三分之二领土,军事上处于优势,以为此时 停火谈判能够达成对阿拉伯国家有利的和平协议。另外阿拉伯联军也在以色列的游 击战中感到疲惫,希望得到休整。6月11日,阿以双方同意停火四周。

 停火给以色列赢得宝贵的喘息之机。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发起最大的努力支援 以色列。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志愿兵在以色列源源上陆,犹太人捐款买的新式武 器也源源运到以色列。更重要的是,以色列政府利用此机会,正式建起了一支正规 的以色列国防军(IDF),把散布全国各地的私兵游击队改编统一起来,禁止地方 拥有私兵。其间有一支乘船来自欧洲的900名犹太人义勇兵,不听从以色列国防军 的命令准备自行登陆,结果被以色列国防军将船击沉。到6月28日,所有的犹太 人武装都向以色列政府宣誓效忠,消除了自行其是的地方武装。以色列严格禁止私 兵的政策,为日后建立一个强有力中央政府奠定了基础。

 阿拉伯国家本以为以色列在停战后会向他们谈判求和,没想到以色列却利用停战的 机会重整武装,于是阿拉伯联军在7月9日再开攻击。但此时以色列已建起统一指 挥的国防军,人数扩充到6万人以上,而阿拉伯联军虽然进行了一些补充,但人数 只有4万5千人左右,比起以色列正规军已处劣势。另外以色列得到了来自世界各 地犹太人捐赠的新型轻重武器,在武器装备质量方面也好于阿拉伯联军。此次阿拉 伯联军的进攻在一开始就陷于被动。

 7月15日,联合国安理会命令双方停火,并指名瑞典红十字会总裁贝尔南多伯爵 为调停者,调解双方停战。但军事上占据优势的以色列,想收回被阿拉伯联军占领 的领土,并不想立即停战。9月17日,贝尔南多伯爵在耶路撒冷附近倒在犹太恐 怖主义分子的枪弹之下。贝尔南多伯爵死后,阿以双方战事重开,但战事越来越不 利于阿方。考古学家出身的以军司令,考证出一条已被湮没的罗马时代古道,以军 沿这条古道包抄埃及军的后方。埃及人万没想到以军会出现在他们意想不到的地 方,全军开始败退。打主阵的埃及军一败,其他阿拉伯军队亦败退下来,第一次中 东战争以以色列的胜利宣告结束。

 在联合国的调停下,1949年开始,以色列同埃及(1949年2月)、黎巴嫩(1949年 3月)、约旦(1949年4月)和叙利亚(1949年7月)分别签订停战协定,划定 临时停战线。但伊拉克拒绝与以色列签署停战协定,法律上伊拉克和以色列现在仍 处于战争状态。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不仅夺回了联合国“分治”决议划归 它的领土,而且占领了大部分联合国划归巴勒斯坦人的领土,除加沙地带和约旦河 西岸分别由埃及和约旦军队占领外,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总面积的80%。

 阿以双方停战了,但巴勒斯坦难民问题却遗留下来。战争期间,巴勒斯坦人为躲避 战祸,逃到埃及、约旦、黎巴嫩、叙利亚等国的边境附近避难。战争结束后,这些 难民想返回自己在巴勒斯坦的家园,却被以色列拒绝。1948年12月,联合国通过 决议,声明巴勒斯坦难民战后有返回自己故乡的权利,要求以色列政府尽快安排难 民回乡,以色列却拒不执行联合国的决议。

 据统计,逃到各国边境附近避难的巴勒斯坦难民约有90余万。这些人由于无法返 回故乡,不得不长期住在难民营中,靠国际社会的救济为生。长期住在难民营中的 难民,势必结婚生子,所以难民的人数逐年增加,现在巴勒斯坦难民已增加到370 万左右。把几百万巴勒斯坦难民安置到哪里,成为现在中东问题中最难解决的问 题。

 停战后,阿拉伯国家内出现了分裂局面。1950年4月,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宣布把在 第一次中东战争中占领的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领土(联合国划归巴勒斯坦人的领 土),并入本国版图,并把国名改称约旦哈希姆王国。阿卜杜拉国王的行为在阿拉 伯世界引起了愤怒:原来约旦出兵的真正理由是吞占巴勒斯坦领土。不久,对阿卜 杜拉国王的愤怒变成了行动,1951年7月,阿卜杜拉国王在耶路撒冷被巴勒斯坦 激进分子暗杀。

 此外阿拉伯国家同意与以色列停战,还有深刻的国内原因,特别是阿拉伯联盟的盟 主埃及,正孕育着革命的风暴。1882年,英军占领埃及,此后埃及在名义上从属 奥斯曼帝国,实际沦为英国的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于1914年12 月单方面宣布埃及为其保护国,取消奥斯曼帝国对埃及的宗主权。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埃及发起了反英、反封建王朝的斗争,要求英军撤出埃及,实现埃及的真正独 立。

 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第二天,埃及的诺库拉西首相被暗杀,反殖民主义、反法鲁 克王朝的力量在埃及各地不断壮大,埃及进入革命前夜。为了安定国内政局,埃及 政府匆匆与以色列签署了停战条约,但这更激起了民族主义分子对法鲁克王朝的反 感。在日益壮大的全国性反政府运动巨浪中,法鲁克王朝就像一只即将倾覆的小 舟。1951年10月,法鲁克政府为了安抚国内的反殖民主义运动,单方面宣布废除 《英埃同盟条约》,要求英军从苏伊士运河地区撤军,但英国拒绝了埃及政府的要 求。

 提到《英埃同盟条约》,不能不提及苏伊士运河的历史。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东北 部,始建于1859年,1869年竣工通航。最初英国反对修建运河,法国为了打破英 国对好望角航道的控制,1857年成立了“万国苏伊士海运运河公司”,法国占52 %的股份,埃及占44%的股份,法国对运河公司掌握控制权。但英国也很快把手 伸向苏伊士运河,1875年,英国趁埃及财政拮据,买进埃及持有的全部运河公司 股票,1882年英国占领埃及后,直接控制了运河。1922年,英国承认埃及独立, 但仍保留在运河区的驻兵权。1936年,英国和埃及签订《英埃同盟条约》,规定 英军继续驻扎运河区。

 英国拒绝撤军,埃及人的愤怒开始爆发,各激进团体组织招募义勇队,向驻运河地 区英军发起恐怖主义袭击。他们破坏道路,炸毁桥梁,火烧英军仓库,暗杀英军士 兵。英军为了对付埃及恐怖主义分子,在苏伊士运河地区增兵8万。然而英国的增 兵,不但没有制止恐怖主义破坏活动,反而促使恐怖主义活动进一步升级,埃及的 警察也暗中协助恐怖主义活动。1952年1月23日,英国在中东最重要的军需仓库 被炸毁,英国宣布要进行报复。1月25日,英军司令下令解除运河地区的所有埃 及警察的武装,被埃及警察拒绝。英军包围了警察大队的营地,要求埃及警察缴枪 投降。当埃及警察回答“不”时,战斗开始了。英军的炮弹雨点般落向埃及警察营 地,200名埃及警察中46人死亡,72人负伤,但警察们始终没有向英军打出白 旗。

 消息传到开罗,人们沸腾了。1月26日,上百万人走上街头抗议英军的暴行,不 久抗议游行变成了暴力破坏,愤怒的人们放火焚烧英国银行、商店、电影院、俱乐 部。英国银行的职员多数在地下室中窒息而死,十几个英国职员试图跑出银行大 楼,但又被愤怒的人群推回到大火中,直到看着他们烧成黑炭。开罗市中心一片火 海,几百栋房屋焚毁,有多少人死亡已无法统计。后人把1952年1月26日,称为 “黑色的星期六”。

 开罗暴动,也为埃及革命创造了时机。由纳赛尔等青年军官建立的“自由军官组 织”,在反政府运动中逐渐成为主力。1952年7月22日夜,自由军官组织执行委 员会宣布发动革命, 7月23日清晨,起义部队控制了局势,7月26日,革命军宣 布废黜国王法鲁克,成立纳吉布任主席、纳赛尔任副主席的革命指导委员会。新政 权宣布没收封建王室土地,取消社会等级和贵族称号,进行土地改革。次年宣布永 远废除君主政体,成立埃及共和国,纳吉布为总统,纳赛尔任副总统兼内政部长。 后来纳吉布被罢免,纳赛尔任代总统。1956年6月,纳赛尔当选为埃及总统。

 埃及革命成功了,可是英军仍驻留在苏伊士运河。1954年4月,新成立的革命政 府与英国交涉撤军,但不久双方谈判破裂。此后向运河地区英军的恐怖袭击已经频 繁到每天都发生的地步,让英国人措手无策。更让英国人难过的是美国的态度。 1954年以来,美国多次公开表示支持埃及。5月10日,美国国务卿发言说:“众 所周知,美国与英国和法国的关系,是基于北大西洋公约的同盟国关系,但这也并 不意味着美国在任何情况下都支持这两国的帝国主义企图。而且美国也反对加深中 东地区的殖民地化。”

 英国战后要依靠美国的经济援助,在美国施压后,英国不得不在埃及撤军的问题上 后退。1954年7月10日,英国和埃及的谈判再开,此次美国代表也列席了会议。 7月27日,英埃达成协议,英军于1956年6月25日以前全部撤出埃及。埃及第 一次在对列强的谈判中取得了胜利。

 虽然英军撤出了埃及,但苏伊士运河仍属于“万国苏伊士运河公司”的财产,而 “万国苏伊士运河公司”的两大股东是英国和法国。1956年7月26日,埃及革命 胜利4周年的日子,开罗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纳赛尔总统发表讲话,纳赛尔最 后说:“1955年,苏伊士运河的收入达1亿美元,可是运河公司只给了我们3百 万美元。现在埃及的一些人正在挨饿,而那条财源滚滚的宝河却在我们的身旁悄悄 流过。帝国主义的跨国公司,正在榨取着我们。”面对情绪激动的人群,纳赛尔接 着说:“我要告诉诸位一个消息,就在我和诸位讲话的时候,那个万国苏伊士运河 公司已经不存在了,运河公司已经国有化了,运河已经是属于我们的了。”

 纳赛尔总统将苏伊士运河国有化的措施,震惊了世界。英法将苏伊士运河问题提交 联合国,但未达成什么结果,英法开始秘密策划用武力夺还苏伊士运河。为了解决 兵力不足的问题,两国邀请以色列参加作战。而以色列也早已对埃及的纳赛尔政权 不满,三国利益一致,一拍即合。

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军队首先向埃及发起进攻;英法空军则于10月31日 对埃及发起空袭,然后空投伞兵,发起地面进攻。英法选择此时出兵埃及,也是有 其打算。当时欧洲正好发生了匈牙利事件,苏军出兵匈牙利,美苏的冷战又达到一 个高潮。英法估计美苏忙于冷战,无暇顾及埃及的事,所以事先没有征求美国的意 见就发起了军事行动。

 但英法两国失算了,不但苏联反对英法两国出兵,美国也强烈要求英法两国立即撤 军。美国还施加压力:如果英法不撤军的话,美国就要停止经济援助,甚至通过联 合国进行经济制裁。在美苏两大国的压力下,英法已无别的选择,只好接受联合国 的停火决议,于11月6日宣布停火;12月,英法军队全部撤出埃及。英法军队撤 退后,以军也不得不撤回到1948年停火线以前的位置。第二次中东战争以埃及的 胜利宣告结束。

 第二次中东战争后,英法的殖民主义势力在中东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美苏两国的势 力,在中东展开新的角逐。

 二次中东战争的最大后遗症是巴勒斯坦难民问题。战争后,以色列为了排除阿拉伯 人,把巴勒斯坦变为纯犹太人的土地,拒绝在战乱中逃到国外避难的巴勒斯坦人返 回家园。犹太人在二战前受尽没有祖国被人欺凌的痛苦,可是以色列在中东战争 中,又人为地制造了另一群没有祖国、无家可归的难民,制造了另一个民族迫害。 这也是以色列被世界舆论批评的焦点。

 美国在支持埃及独立,支持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反对英法出兵埃及方面,受到普 遍赞扬。但在巴勒斯坦难民问题上,却过分偏袒以色列,几乎没有过问以色列的难 民政策。如果美国在巴勒斯坦难民问题上,向以色列施加停止经济援助等足够压力 的话,以色列显然不得不认真考虑巴勒斯坦难民问题。因此人们对美国的看法是: 美国在巴勒斯坦难民问题上,不是不能有所作为,而是不愿有所作为。

 由于无法返回巴勒斯坦的家园,这些巴勒斯坦难民不得不长年生活在巴勒斯坦边境 附近的难民营里。他们没有祖国,没有土地,没有财产,更谈不上民主和自由的奢 侈,他们有的只是仇恨和怒火,巴勒斯坦成为愤怒的大地。1960年代以后,巴勒 斯坦难民组成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开始用恐怖主义的手段,向以色列和支持以色列 的欧美各国复仇,巴勒斯坦人从此成为世界新闻媒体的主角。

2001年10月8日写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