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邦交正常化30年来日本人对中国看法的转变
林思云
30年前的1972年9月29日,中国总理周恩来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签署了中日
邦交正常化的联合公报。30年来,尽管中日友好一直是中日两国政府挂在嘴边
的口号,但实际上中日两国人民,正在滑向越来越不友好的异途。据日本NHK的
民意调查:1978年日本一般民众有62%对中国抱有好感,对中国没有好感的为
25%;2001年NHK的民意调查则显示:日本一般民众有47%对中国抱有好感,
而对中国没有好感的为48%,对中国没有好感的日本人已经超过了对中国有好
感的日本人。
中国在1970年代没有民意调查,可是2001年的民意调查显示:中国一般民众只
有17%对日本抱有好感,而对日本没有好感的占到72%。在两个国家的大部分
人民都对另一个国家没有好感的情况下,还有什么友好可谈?虽然中日两国政
府在邦交正常化30周年之际尽量营造一个中日友好的气氛,但谁的内心里都清
楚,中日友好已经越来越变得虚无缥缈。
中国还没有可信的统计资料能显示30年来中国人对日本看法的变化,不过日本
的统计数据确确实实地显示了日本人对中国的态度越来越不友好了。除了中国人
在日本暴力犯罪现象越来越多,造成日本人对中国好感度下降的表面原因外,还
有三个深层的内在原因:一、日本人对中国的态度从无视转向重视;二、一部分
日本右翼对中国的偏激报道;三、中国处理国际问题的不智行为造成“自我妖魔
化”。以下分别谈谈这三个原因。
一、日本人对中国态度的变化
与中国妄自尊大相反,日本比较崇敬他国他族的先进文化。隋唐时日本认真学习
中国文化,明治维新以后,又开始认真学习西洋文化,达到了“脱亚入欧”的境
界。此后日本对西洋文化顶礼膜拜,对中国则持不值一顾的态度。中日两国本是
隔海相望的近邻,但一般日本人对中国的无知和无关心程度,往往要超过中国人
的想象。
不久前日本一家报社,在北京和东京各随机询问10个中国人和日本人,请他们
说出对方国家的现任国家元首和例举几个对方国家的有名人。10个中国人中有9
人都能说出日本小泉首相的名字,而10个日本人中只有5人知道江泽民主席。
小泉才当了一年多首相,中国人就基本全知道了;而江泽民做了十几年主席,
还访问过日本,居然还有半数的日本人不知道,可见中国人对日本的关注程度,
与日本人对中国的关注程度有多大差别。
在例举对方国家有名人问题上,被提问的10个中国人多少都能说出几个日本的
有名人:有酒井法子、滨崎步、福山雅治、松本秀人等演艺界人士;有三浦知良、
中田英寿等体育界人士,有川端康成、夏目漱石、大江健三郎、小泽征尔等文化
界人士,有松下幸之助、山本五十六、东乡平八郎等历史人物。而被提问例举中
国有名人的10个日本人当中,有两人完全回答不出来,其余几个每人也只能说
出一个中国名人,不是毛泽东、就是周恩来、或是孔子,再不知道其他的中国名
人。
就我个人的在日经历,也深感一般日本人对中国太过无知无关心。曾有一个日本
人问我:“你在中国住的地方有没有电?”还有一个日本人夸我汉字写得好;“你
来日本这么短时间就学会写汉字,真了不起”。我回答说:“我是中国人,还能不
会写汉字。”他奇怪地问:“中国人也会写汉字?”
一般来说,两个国家之间的交流越少,相互了解越少,越容易对对方产生盲目的
好感。比如中国与南美国家的接触交流较少,一般中国人对南美国家都有较好的
印象。1970年代日本人对中国的关心程度,与中国人对南美的关心程度差不多,
接触的中国人很少,也极少看到中国生产的商品,因此盲目产生出一种对中国有
好感的假象。进入1990年代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两国间经济和人员的交
流来往猛增,中国商品逐渐打入日本列岛,中国的国家实力迅速增强。这时日本
人才开始把眼光移向中国,发现中国和中国人并不象他们想象的那样,于是对中
国的盲目好感消失了。
日本使中国人产生最大不愉快或者说反感的地方之一,是日本人有意无意地显露
出对中国和亚洲的轻视傲慢,就象中日战争期间日本首相近卫说的:“不以中国
国民政府为对手”。随着世界格局的改变,日本人的脱亚入欧心理有了变化,开
始把中国当成对手来正视。不管中国在日本人心中的形象是天使还是撒旦,慕欧
蔑亚的日本人开始重视中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中国的一种“胜利”。
二、日本右翼对中国的偏激报道
日本人对中国好感度的降低,其最大原因应该是日本人开始正视中国,使以往对
中国无关心而产生的盲目好感逐渐消失。除此之外,第二个重要因素就是日本右
翼对中国的偏激报道和宣传。当然以前日本右翼并不是没有搞这样的宣传报道,
只是因为以前一般日本人对中国不重视不关心,他们的言论没有多大市场。现在
日本人开始关心中国了,右派的所谓“反中言论”随之也越来越被关注,登载这
种言论的书籍也呈现出好销的势头。一些出版商和媒体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开
始炒作“反中言论”赚钱,这也是日本反中书籍呈增加趋势的一个原因。
当然反中书籍好销,并不直接意味着日本人反中情结的增加。因为人的本性都是
比较关注坏事,比较喜欢看吵架打斗,古罗马时代的角斗场就是人们这种心理的
直接反映。在中文网上也可以明显看出这个趋势:两个人相互吹捧的文章,其点
击率远不及两个人相互谩骂的文章。日本左派写了不少中日友好的文章,但这些
文章多为口号形式的陈词滥调,没什么可读性,引不起一般日本人的兴趣。而日
本右翼对中国的诋毁攻击,倒是生动活泼,吸引了不少日本普通读者。可以说在
增加一般日本人对中国的关注方面,日本右翼反中言论的“贡献”,比日本左翼
亲中言论的“贡献”大了许多。
关于日本右翼的反中言论,各种中文媒体已有详细报道,这里不再赘言。不过值
得一提的是,日本反中派的所谓“妖魔化中国”,与欧美反华派“妖魔化中国”
相比,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欧美反华派是在人权上做文章,凸显中国侵害人权的
问题,试图将中国或中国政府塑造一种不讲人权的残暴冷酷形象。而日本则有很
大不同,不管是日本政府还是日本民间,都极少有人在人权问题上与中国作对或
过不去。1989年六四事件后,日本也是唯一一个没有制裁中国的发达国家。日
本右翼的反中言论是试图将中国或中国政府塑造一种不理解不遵守国际规则,自
说自赞,旧时代恐龙的“愚昧落后”形象。
日本反中派集中报道中国的社会秩序混乱,到处造假成风,人民素质低下,给中
国下了一个“三不”的评语:不透明、不公平、不诚实。他们特别强调中国人具
有一种顽固不化的“中华思想”,把中国的一切都归因于这种落后的“中华思想”
作怪。
且举一个笔者亲身经历的例子:前些时候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时,有一个日本同事
对我抱怨说:“参拜靖国神社完全是日本国内的事情,中国怎么能随便干涉呢?
你们中国人的中华思想太重了。”我对他说:“说这种话说明你对中华思想并不
真正了解。所谓中华思想,是中国人把自己看成是世界的中心,妄自尊大,对外
国的事情不闻不看,因此造成近代中国的落后。现在中国人对日本国内的靖国神
社问题关心,不是因为中华思想,而恰好相反说明中国人正在改变传统的妄自尊
大中华思想,开始关注关心外国的事了。”
日本反中派对中国进行了一些偏颇的描述报道,不过他们最大的武器,还是“以
彼之矛攻彼之盾”,利用中国人自己的不智行为,制造中国人“自己妖魔化自己”
的效果。
三、中国人的自我妖魔化
虽说没有人喜欢自我妖魔化,但许多中国人在处理国际纠纷中表现出来的不智之
举,在客观上造成了世人对中国人的嘲笑,产生了“自己妖魔化自己”的效果。
中国人在国际上自我败坏形象的最大败笔就是造假。
中国是个假物横流的国家,且不说中国普通百姓造什么假商品、假票据、假文凭、
假身份证之类,知识分子也不甘寂寞加入造假行列,假学历、假论文、假科研成
果什么都在脱颖而出。当然历史问题一直是中国知识分子造假的一个重灾区。对
自己本国的历史造假,还不会引起什么国际麻烦。可是一些中国学者已经习惯了
造假,不知不觉就把假造到中日两国的历史问题上,成为日本右翼反中的格好靶
子。
中国学者在历史问题上造假之一是缺乏知识,无意识地造假。比如两年前中国报
纸曾刊登过“侵华日军在吉林省进行细菌战”的报道。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张学良东北军撤出东北,日军几乎无血占领了东北全境,此后吉林省便成为“满
洲国”的一部分。“满洲国”形同日本的属国,那里的老百姓也成为日本的顺民。
由于细菌武器是无差别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日军何必要在自己的属国境内搞无差
别屠杀自己顺民的细菌战?更加之当时在吉林境内的日本平民也很多,在那里搞
细菌战弄不好还会造成日本自己人员的伤亡。可见写报道的人缺乏基本的历史常
识,成为日人嘲笑中国学者无知的好例。
中国学者在历史问题上造假之二是刻意拔高中国的形象。比如在中国中学历史教
科书中,叙述南京大屠杀时说:战后远东军事法庭判决日军在南京集团屠杀中国
人19万,个别屠杀中国人15万,合计34万。其实集团屠杀19万,个别屠杀
15万的数字是当时国民政府向远东军事法庭提交的起诉书里的数据,而这个数
字立即遭到质疑,后来远东军事法庭判决的南京大屠杀人数是20万。编写历史
教科书的学者大概是希望通过把远东军事法庭判决中的20万修改为30万,给学
生造成一个世界上已经公认南京大屠杀人数为30万的概念。
本来南京大屠杀的人数是不是30万并不影响大屠杀的本质,没有必要篡改远东
军事法庭的判决书来为中国贴金。不过这样明目张胆地编造历史,给了日本右翼
一个极好的反击理由:中国人老说什么“以史为鉴”,可他们自己却总在篡改历
史,又有什么资格批评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
中国学者在历史问题上造假之三是使用对自己有利的假材料。中国高中历史教科
书中介绍了《田中奏折》的全文。所谓《田中奏折》,是日本首相田中向天皇提
出的一份上奏报告,其中说:“但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
先征服中国。”然而这个《田中奏折》早在远东军事法庭就被判定为伪书,可是
中国学者却明知故写,意在加深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蓄谋已久的印象。但这样有
意引用伪书作证,让一般日本人感到中国在别有用心地丑化日本,产生对中国的
反感。
这些中国学者大概自以为用伪造历史和数据的方法,能够为中国人争面子长志
气。其实这样适得其反,明目张胆地伪造历史不但不能为中国赢得面子,反而大
大丑化了中国人的形象。希望那些用谎言爱国的学者们,今后少搞一些自我妖魔
化的愚行。
尽管日本人对中国的好感度明显下降,但这并没有直接影响到中日间的经济贸易
来往。中日两国的经济贸易额逐年增加,现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日本公司在中国投资建厂的热情也有增无减。今后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大概会
呈现一种“经济上越来越热,感情上越来越冷”的畸形关系。
2002年9月30日写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