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乞丐和日本流浪汉
林思云
在日本东京、大阪的中心公园中,一个个蓝色塑料布搭成的简易棚子里居住的流浪汉们,对于刚来日本的人来说,常常成为惊讶的话题。不少人以为那些流浪汉就是乞丐,我刚开始也以为那些流浪汉是靠乞讨为生,可是后来明白流浪汉们原来并不乞讨。当然流浪汉们吃饭是不花钱的,因为超级市场、便利店每天都有不少过期的食物要扔掉,流浪汉们主要靠吃这些过期食物为生。由于日本食品卫生法较严格,过期食品只是新鲜度不行了,并没有腐烂变质,也还是可以吃的。每天晚上都可以看到流浪汉们在超级市场后门口排着队“领取”商店准备扔掉的过期食品,倒也秩序井然,没有争抢打闹的。
有时流浪汉也进行少量的劳动,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捡废品,比如捡废易拉罐、空啤酒瓶等卖一点钱,每个月能挣一万日元左右,用来抽烟喝酒。日本的流浪汉是一批什么活也不想干的懒汉,他们追求“野鹤闲云”般的闲散生活志向,每天在公园里闲荡,虽然有碍观瞻和公共卫生,但他们不偷不抢不闹事,也不向人乞讨,更没有中国乞丐那样拦住人强行讨钱的癞皮气质,所以倒也不太让人讨厌。
现在中国的乞丐既不是因为没有饭吃而被迫行乞,也不是因为懒惰而不想干活,而是把乞丐当作一种挣钱的职业,认认真真地干。中国的乞丐不仅不懒,而且还相当勤快,他们不但早出晚归各地行乞,还要开动脑筋,开发新式的行乞花样。有人在地上写个纸条,谎称父亲重病无钱医治,请好心人帮帮忙;有人化妆成大学生的样子,假称钱包被人偷走,请大家赞助他回家的路费;有人装扮成伤残退伍军人,说下岗后生活困难;还有人从农村租来缺胳膊少腿的残疾儿童,摆在街上博取人们的同情心;最新的乞讨花样是“网络乞丐”,行乞者每天发出上千封电子邮件,信中写下自己的真名和一个账号,声称失业后生活困难,父母重病,请好心人寄给他10元钱……。中国乞丐的行乞手段真可谓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他们甚至把行乞当成了一门“学问”来钻研。中国的乞丐高手每月能讨到数百甚至数千元钱,比农民种地的收入还高,因此乞丐大军看不到减少的趋势。
据说日本的流浪汉之所以不行乞,是受到武士道思想的影响,做人要有起码的骨气。中国人也讲究“不为三斗米折腰”、“不受嗟来之食”、“人穷志不短”等做人的骨气,但实际上只是知识分子或文化人才讲骨气,一般老百姓的自尊心就比较稀薄,只要能挣钱,体面尊严都可以不要。中国有朱自清那样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面粉的铮铮铁骨,可是在马路上饭店里遇到缠着要钱的乞丐们,不免让人感到中国的知识分子和老百姓的道德观有天壤之别,中国的知识分子太要面子,而中国的老百姓又太不要面子。
不久前中国对“禁乞法”发生了热烈的讨论,赞成禁乞的最大理由是:乞丐在外国人面前让中国人丢脸,给中国抹黑。但这些声讨乞丐的知识分子,却没有理解中国下层老百姓和知识分子的道德观念是非常不一样的,他们缺少“人穷志不短”的君子骨气,不会为了面子放弃任何挣钱的机会,按中国的标准就是唯利是图的“小人”。日本的武士道原本是武士上流阶层的道德,日本一般老百姓也能染上一些上流阶层的道德,流浪汉都有“不受嗟来之食”的君子之风。可是中国上流阶层的道德(或者叫君子风度),不知为什么,总是传染不到老百姓中间,中国老百姓的“民风”总有一种缺少君子风气的感觉。
2004年4月21日写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