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为什么打不过日本?
林思云
这次亚洲杯足球赛,日本队破碎了中国队的夺冠之梦。和以前每次中国足球队败北的情况一样,中国球迷骂教练愚蠢、骂球员低能、骂裁判不公,这次再加上骂小日本该死。球迷们大骂一阵,找到一种胜利的感觉,心情就平静舒坦了,中国队输球的事情也就忘却了。正像鲁迅笔下阿Q的精神胜利法,阿Q恶骂一通后心里就产生了胜利的感觉,一切又回到从前的样子。
阿Q除了“骂”以外,从来不反省他为什么会被别人欺负。中国足球也是一样,每次输球球迷们大骂一阵之后,达到了精神上的胜利,于是一切又回到从前的样子。中国足球在大赛中频频输球,但至今没有看到一次认真的反省:中国足球为什么总是输球?
面对“中国足球为什么总是输球?”的命题,很多人立即会找出很多似乎是令人信服的客观理由和借口:“中国人的身体素质不如欧美人”、“中国的足球历史还很短,经验还不足”云云。可是和日本足球比较一下,中国的这些客观理由并没有一个能够站得住脚。
中国足球队员的身体素质比日本队员好,个子高,速度快,中国队败给日本队,在身体素质方面找不到理由。那么是不是日本的足球比中国历史长、经验多呢?非也,要知道直到十年前,日本队还不是中国队的对手。1981年世界杯预选赛亚太赛区,中国队与日本队遭遇,中国队以1:0胜日本;1987年奥运会预选赛东亚赛区,中国队与日本队相遇,结果中国队在东京以2:0击败日本队;1992年奥运会出线权争夺赛,中国队以2:1击败日本队……。
但此后事情发生了变化,日本人开始重视足球了。日本人一旦认真干起什么事来,就会成为可怕的对手。现在中国在奥运会上赢过日本的项目,大多是日本不太重视的项目。在日本认真对待的事情上,中国似乎还没有赢过。二战前日本拼军事,很快就打败了中国;二战后日本拼经济,很快又超过了中国;10年前日本开始抓足球,日本足球开始突飞猛进。现在日本队不仅是亚洲最强的队伍,这次竟然在八名主力队员缺席的情况下,用“半支球队”击败了中国队,使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中国足球为什么打不过日本?”
“中国足球为什么打不过日本?”,从客观上的物质条件来看,我们实在找不出令人信服的理由。日本请外籍教练,中国也请外籍教练;日本在国内搞职业足球联赛,中国也在国内搞职业足球联赛;日本请外籍球员参加国内职业球赛,中国也请外籍球员参加国内职业球赛;日本职业球员收入高,中国职业球员收入更高。日本职业球员年薪低者为4万美元,年薪高者不过25万美元;中国职业球员年薪100万元人民币算是普通(约合12万美元),身价高的达年薪500万元人民币(约合60万美元)。
中国足球打不过日本的原因,排除了客观上的物质因素,只能是主观上的、精神上的因素了。在我看来,中国队不敌日本队,第一因素是输在心理素质上。这种心理素质可以说是一种叫做“斗志”的拼搏精神,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挑战者精神”。
很多中国人说日本队这次夺冠是靠裁判的“上帝之手”,不公平地赢了比赛。看过日本队比赛的观众,都会明白日本队在这次亚洲杯各场比赛中遭到的不公正裁判,远远大于中国队。进入决赛的两场球赛,裁判都对日本队十分不公,特别是在日本对巴林一战,新加坡裁判对日本队简直是露骨的刁难。上半场双方队员身体很轻微接触的情况下,裁判居然判日本队员红牌出场,使日本队面临10个人打对方11个人的被动局面。
这时日本电视的足球解说员说:“居然有这样的事发生!不过没关系,日本队10个人打对方11个人照样能赢,这才是真正显示日本队的实力。”当时我被日本足球解说员的“豪气”深深打动,如果中国队遇到裁判不公的情况,中国电视的足球解说员都要埋怨半天裁判,从没听过中国足球解说员说过这种有豪气的话:“不怕裁判不公平,不怕10个人打11个人,我们照样要赢。”
日本对巴林战,巴林队在比赛结束前5分钟进球,比分为3∶2,大家都认为这次日本队肯定完了,在这样绝望的情况下,日本队居然阵形不乱,耐心寻找机会,终于在比赛结束前1分钟把比分扳平,最后在加时赛上战胜巴林队。日本队教练济科说:“直到最后一刻,队员们的心理上也没有放弃比赛,良好心态使我们获胜。”
而在中日决赛中,日本队那个有问题的“手球”进球后,离比赛结束还有二十多分钟,中国队完全有扳平比分的机会。可是那个“手球”让中国队员倍感委屈,士气与斗志大打折扣,央视的解说员也不停埋怨和发泄对裁判的不满,尽说什么“我们呼唤公平的比赛”,却没说出鼓励中国队继续战斗的“豪言”。在比赛最后几分钟,中国队已阵形大乱,队员在心理上已经放弃了比赛,就在这时,日本队再进一球,锁定了胜局。
对比日本队可以看出,中国队输的不只是技术,还有更重要的精神,一种“挑战者”的斗志和精神。我本不是足球迷,很少看日本队的足球赛,这次我却看全了日本队的各场比赛。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倒不是日本队的球技,而是这只球队百折不挠的斗志和挑战者的精神。日本足球队的这种精神,其实也是日本这个民族的精神,日本近代史的轨迹就凸显了这一点。
甲午战争时,日本敢于挑战人力物力远远超过自己的中国,最后战胜了中国;日俄战争时,日本敢于挑战庞大的俄罗斯帝国,最后出现第一次有色人种打败白种人的奇迹;太平洋战争时,日本又敢于挑战国力比自己强大十倍的美国,虽然最后日本战败,但日本并没有怨天尤人和自暴自弃,又在经济上与美国一拼高低,创造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奇迹。如果没有一股挑战者的斗志和精神,日本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
为了进一步说明挑战者精神,我们不妨看一个索尼公司的例子。1953年日本索尼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盛田昭夫第一次来到美国,在一家餐馆吃冰激凌时,冰激凌上插着一个日本风格的小纸伞作装饰,服务员好意地告诉他这个小纸伞是日本制造的。看着冰激凌上粗糙劣质的小纸伞,盛田昭夫联想到全世界的消费者对“日本制造”的印象就是这样的劣质廉价商品,他后来说:“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一刻产生的懊恼。”从此盛田昭夫下决心要让索尼成为一个优质高价的名牌产品,为日本商品的“劣质廉价”形象雪耻。
1955年盛田昭夫拿着索尼生产的晶体管收音机到美国去推销,一家有名的美国公司提出定购10万台,但对方认为索尼公司太没有名气,因此要在收音机上印上他们公司的名字销售(即OEM)。尽管这笔巨大的订单相当于当时索尼公司全部资产的好几倍,但盛田昭夫还是拒绝了,他觉得贴别人的商标有损索尼的自尊,他说:“尽管我们公司现在还没有名气,但我可以向你许诺,再过五十年,我们公司会比你们更有名。”
如果索尼公司当时为了赚钱,甘当别人的OEM厂商,就不会有今天 “索尼”这个世界最具知名度之一的品牌。现在中国的家电公司、汽车公司为了赚钱,纷纷争当外国公司的OEM厂商,没有看到一个中国公司有索尼那样的志气,立志创造一个中国的名牌,为中国商品的“劣质廉价”雪耻。我多么希望听到会有一家中国公司的总裁豪气地说:“再过五十年,我们的公司会比日本公司更有名,我们的产品会比日本产品更好。”
按道理上帝并没有眷顾日本,狭小的岛屿上挤着一亿多人口,自然资源又特别匮乏,各种客观条件都比中国差很多,日本比中国更加贫穷落后的客观理由实在太多了。可是日本人却有一种挑战者的心态,不满足于当一个东方贫穷小国,敢向强者挑战。中国不及日本,缺少的不是自然资源,中国人也不缺少聪明智慧,中国缺少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一种挑战者的精神。
在足球上也是一样,中国队最最缺乏的,不是人才,不是技术,而是一种挑战者的斗志和心态。现在日本足球协会已经不满足于亚洲冠军,他们明言日本队的下一个目标是要夺取洲际奖杯,甚至还放出30年后超过巴西队的豪言。为什么中国足球协会就没有勇气为中国足球队制定一个挑战性的目标:“五年内赶上日本队,十年内超过日本队”。
在日本队战胜中国后,球迷们除了骂日本人,骂裁判不公外,并没有人真正为中国足球打不过日本而感到羞耻,他们似乎认为中国队落后日本队是理所当然,因而不会为中国足球赶不上日本而感到自愧难过。球迷们认为骂日本人几句“傻B”,就是为中国队的输球雪耻了,他们并不指望中国队在下一次的赛场上用“脚”为这次输球雪耻。
在北京决赛场外,我们看到球迷打出“抗日”的认输心态标语(因为他们默认日本比我们强,所以才需要“抗”),却没有人打出“超日”这样有挑战者心态的标语。同样我们经常看到有人发起“抵制日货”的认输心态的号召,却没看到过有人发起一个 “超过日货”的挑战性的号召。这些都反映出中国人在心理上已经对日本认输了,所以我们只能设法“抗日”,而不敢想“超日”;只能搞“抵制日货”的小动作而没有勇气去挑战“超过日货”的大手笔
更让人伤心的是,我们的前几辈人,还有几分挑战者心态的豪气斗志,但到我们这一代时,挑战者心态似乎已荡然无存了。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日本提出了苛刻的战争赔偿,割让台湾,赔款两亿多两白银。按照现在的想法,那时的中国人一定是把日本恨之入骨,看见日本人就想杀。但事实却恰恰相反,甲午战争后是中国历史上最亲日的时代,甲午战争后中国掀起了留学日本的热潮,向打败自己的日本人学习富国强兵的秘密,成为当时的社会风潮。
美国打败了日本,日本人反而尊重美国人,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这样的事情在中国也曾发生过,那就是甲午战争日本打败中国后,中国人反而开始尊重这个以前被中国看不起的蕞尔小国,喊出“向日本学习”的口号。为什么那时的中国人有这样的胸襟和气度,我想这和当时中日两国的差距还不大有关。
当时中日两国的差距,用足球来比喻就是落后1球,中国还有可能赶上和超过日本,所以那时的中国人还想拼搏努力,还有一股向日本挑战的雄心壮志。而现在中日两国的差距已经到了落后10颗球的差距,中国人觉得反正也赶不上日本了,就自暴自弃地放弃了追赶日本的努力。
现在中国人的心已经麻木了,认为日本比中国先进、比中国富裕,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没有人为中国落后日本而感到羞耻。但我们百年前的先辈的心还没有麻木,他们尚存几分挑战者的心态。那时的中国人认为日本人能够做到的事,我们中国人也能够做到。因此我们的前辈在遭到日本侵略后,不是对日本的侵略破口大骂,而是恭恭敬敬地拜侵略、痛打自己的敌人为师,感谢日本的痛打使我们清醒,学习日本走自强自立的救国之道。
假如中日这场足球是在100年前举行。那时的中国人输了球,肯定不会像今天这样对打败我们的日本队破口大骂,而是会谦虚地拜打败自己的敌人为师,认真学习日本的经验,研究日本足球为什么能在10年中大跃进,由一支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弱队,一跃成为亚洲足球的霸主,并正在积蓄向世界强队的挑战实力。
现在中日两国足球的差距,不过是1球的差距。假如中国足球队能够学习一点日本队的雄心斗志,能够找回一点我们百年前先辈的挑战者精神,中国足球赶上超过日本,绝对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但如果中国队还是怨天尤人,用谩骂的方式自我解脱,中日足球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等到中国足球和日本足球的差距变成3球、5球的差距时,中国赶超日本足球就会变成一个可望不可及的梦想了。
2004年8月10日写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