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经济的结构特点
林思云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虽然较快,但中国政府自营的国有企业却每况愈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经济结构自身的问题。
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特点
96年全世界共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8.4万亿美元。发达国家实现了22万亿(其中美国为7万亿,日本为5.1万亿,欧洲共同体为8.4万亿美元),发展中国家实现了5.6万亿美元(其中中国为0.7万亿),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实现了0.8万亿美元。以上的统计数字可以出,一百多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规模的总和不过和日本一国相当,两者的巨大差距是不难想象的。为什么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如此之大呢?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两者的经济结构完全不同。
现代国家经济构造可以分为直接利用自然资源的一次产业(农业、矿业),对自然资源进行加工制造的二次产业(制造业),以及不从事直接生产的三次产业(服务业)。一次产业主要由国家的地理条件决定,除了战争的手段以外无法改变。因此在和平条件下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靠二次产业和三次产业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的差异也主要在二次产业和三次产业上。
二次产业按行业不同可以分为:纺织服装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运输机械工业(汽车、造船等),精密机械工业,电气电子工业。由于各个行业对技术、资金的要求不同,因此各行业产品的所得利润也不同。下表列出了各行业的所得利润的相对值(纺织服装工业的所得利润为1计算,引自中村隆英著《现代经济》)。
纺织服装工业 | 1
|
---|
钢铁工业 | 1.5
|
---|
化学工业 | 3.5
|
---|
运输机械工业 | 4
|
---|
精密机械工业 | 7
|
---|
电气电子工业 | 8.5
|
---|
三次产业 | 3.5
|
---|
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主要以所得利润高的行业构成,所以发达国家通过制造高额利润产品使国家繁荣,人民富裕。而发展中国家的除了利润最低的纺织服装工业以外,其它高利润工业都很不发达,这也是造成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经济结构原因。因此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发展的过程也正是逐步建立高利润工业的过程。
中国的人均自然资源并不丰富,但中国人口的70%以上依然是从事一次产业的农业,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也正是因为大多数劳动力都在从事所得利润很低的农业。要想使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把大多数劳动力从一次产业转到利润较高的二次、三次产业去,从事单纯的农业是不可能实现人均产值1000美元的。
二、当代中国的经济结构特点
现代中国工业基础是由五部分构成:1、旧殖民地的遗产;2、苏联的援建工业;3、中国自力建设的工业;4、对外开放后引进外国技术建立的工业;5、外资兴建的合资、独资工业。
1、旧殖民地的遗产
中国的近代工业是由外国人建立起来的殖民地型工业。中共建国后,从外国人手中得到了一笔巨大的遗产,其中最主要的是日本人建立的东北重工业基地和欧美人建立的上海轻工业、金融基地。日本由于缺少矿产资源,所以日本在1905年打败俄国人夺取了中国矿产资源丰富的东北地区以后,就向东北投入了巨额资金,企图将东北建成日本的重工业基地。比如日本人修建的鞍山炼钢厂,30年代时的年产钢量为280万吨,而当时日本全国的钢产量不过500多万吨。上海30年代是亚洲的金融中心,亦是中国的轻工业中心,30年代初在上海的外资纺织厂中工作的中国女工就多达近百万人。东北至今仍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上海则一直是中国的轻工业基地,是产品质量最好、经济效益最好的地区。因此可以说当代中国工业的基本格局是由外国人铺下的。
2、苏联的援建工业
50年代中苏蜜月时代,苏联向中国援建了大量工厂,主要是军事工业和重工业。社会主义式的援助毕竟与资本主义商人不同,苏联人并没有保守技术秘密,使中国人能够完全仿造出当时的苏式武器。因此可以说当代中国的国防工业基本上是苏联人的底子。
3、中国自力建设的工业
中苏恶交以后,中国自力建设了一些工业项目,主要是在内地建设所谓的撊邤军事工业。这些撊邤工业既没有经济效益,也没有人材、技术作后盾,基本以失败告终,白白浪费了大量宝贵资金。此外,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又在自力建设了许多乡镇企业型的小型企业。这些乡镇企业基本属于技术落后的低利润企业,加之交通不便,所以投入产出比并不高。曾一度热闹了一阵的乡镇企业现已进入低沉。
4、对外开放后引进外国技术建立的工业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建立了不少企业,主要是生产民用消费品的工业。现在中国的高级民用消费品(家用电器等)的生产企业均是引进外国技术建立起来的。这些引进技术的企业使中国生产民用消费品的能力有了巨大跃进,但引进技术的厂家往往留有一手,关键零部件的生产技术并不告诉中国人。虽然中国现在是世界上生产彩色电视机数量最多的国家,但彩电的关键集成电路等仍必须依靠进口。中苏断交后,引进苏联技术的工厂还能继续生产,而中国一旦与西方国家断交,中国的家电工业就要全军覆没。
引进西方国家技术建立的企业,虽然是中国自己的国有企业,但由于技术上依赖于西方国家,并不是真正完全独立的民族企业。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引进的都是较为过时的技术,所以产品基本上在国内市场销售,很难进入国际市场。
5、外资兴建的三资工业
对外开放后,中国靠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和廉价的劳动力,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兴建了很多三资企业。这些企业都是着眼于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便宜的原材料,以及潜在的市场,所以基本上是产品组装,简单零部件的生产,服装的缝制等劳动强度较大而利润又较低的低技术行业。目前这些企业中国是经济中最活跃的一部分。
三、中国经济发展的难点
中国经济改革的难点在国有企业的改革。目前中国的国有企业按来源不同可以分为:1、接收的旧殖民地时代的外资企业;2、社会主义改造的民族企业;3、毛泽东时代建成的以军事工业为主的重工业;4、邓小平时代建成的引进外国技术的国有企业。
来源于旧殖民地时代的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在一段时间中曾是中国民用工业的骨干,但在毛泽东时代由于片面注重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对这些部门投入很少,使这些生产民用产品的国有企业设备落后、技术过时。以前中国对外封闭的时代,这些技术落后的产品还能在中国找到市场。可是随着中国市场的越来越开放,这些国有企业无法与具有先进技术的三资企业竞争,不得不面临破产倒闭的结局。
毛泽东时代建立起来的过分庞大的军事工业,不但不创造经济效益,还要国家进行大量财政补贴,所以“军转民”
成了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一环。但中国的军工企业多半是苏联兵器的仿制工厂,并没有什么先进技术,因此单靠企业自己的力量进行“军转民”相当不易,许多企业将面临破产倒闭的局面。
改革开放后引进外国技术建立的国有企业是中国目前国有企业中情况最好的。这些企业以生产高级民用消费品为主。中国近年对外贸易的总额虽然较大,但由于是从事利润微薄的低技术行业,所以中国人的收入并没有相应的增长。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经营不善造成大量劳动力下岗失业,农民收入的减少,造成中国人民的购买力增长缓慢。因此高级民用消费品的国内市场很快就趋于饱和,而引进技术的产品又是在国际市场上落后的产品,很难外销。这些使这一部分国有企业间竞争激烈,一部分企业面临破产的危机。
所以说中国国有企业陷于困境的根本原因是技术落后,没有在市场上经得起竞争的高技术产品,无法与技术先进的三资企业抗衡,在越来越开放的中国市场中破产倒闭可以说是必然结果。要想使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最简单方法是对外关闭国内市场,使国有企业的低技术产品重新获得国内市场,但这只能解决一时的危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的困境,必须在国有企业中建立起高技术,靠自己的竞争力占领国内市场。但在国有企业中建立起高技术并非朝夕之事,不可能靠搞一、两项“承包制
、“股份制”之类的体制改革而立刻见效。
前苏联的原国有企业也和中国的国有企业一样面临类似的结构问题。前苏联的军事技术虽然很发达,但民用技术却很落后。削减了军事开支使军工企业不得不转向民用,而开放的俄国国内市场使这些低技术的国有企业难于和高技术的外国产品竞争,造成原国有企业的经营艰难。尽管俄国的“股份制
之类的体制改革远走在中国之前,但要走出经济低谷恐怕还要不少时间。
目前三资企业虽然中国是经济中最活跃的一部分,但大多属于简单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的低技术行业。这些企业并不着眼于提高中国的生产技术水平,又是短期型的项目,不能成为中国经济长期发展依赖的对象。
靠外资只能把中国建成对外依赖的殖民地型经济,中国经济的希望所在是早日建立起自己的高技术民族工业。
1998年2月16日写于日本